
365体育官网零距离网-365体育官网日报讯(记者 吴艳虹 通讯员 廖懿)“我在金多利首饰厂上班每月能挣3000多元,丈夫在离家10公里以内的循环园区一家宝石加工企业工作,我们俩顾家挣钱两不耽误。”龙圩区大坡镇松柏村脱贫户周超华捻着手中的铜饰笑着说。这是龙圩区治理首饰产业污染与促进就业双管齐下取得成效的缩影。
曾经,作为全国主要铜饰加工区,龙圩区被誉为“首饰之都”,聚集铜饰企业300余家,直接带动近3万人就业,但产业也面临“小、散、乱”困境——家庭作坊占比超70%,涉重金属环境污染风险突出,污染防治与产业升级迫在眉睫。面对这一难题,龙圩区创新推行“立即原地控风险+同步入园谋长远”标本兼治策略,推动涉重金属环境污染防治与产业转型升级深度融合。
要守住“首饰之都”的招牌,必须先破解污染源头管控难题。龙圩区在推进“当前隐患整治”与“长远产业升级”工作中,制定传统产业集聚区与转型核心区生态治理方案。该区组建了多部门联合排查专班,仅用30天就完成了300余家首饰企业的全面“体检”,快速制定“原地控风险、同步入园发展”的综合治理方案。
废气废水处理是产业污染治理的关键环节。“龙圩区统筹安排2000多万元资金,在龙圩区珠宝首饰智造产业园内配套建设废气、污水处理设施,最终鼓励了180多家涉重首饰企业整合入园,有效消除了环境与安全隐患。”龙圩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珠宝首饰智造产业园位于龙圩区循环园区。近年来,园区鼓励各企业改善生产环境、提升工艺水平、推动绿色转型,并全力保障企业用工需求,为脱贫群众提供了稳定就业岗位。“工厂内的电工、打磨工、串珠等岗位员工主要来自周边镇村,月收入约3500元,大家既能就近工作,又能照顾家庭,人员比较稳定,收入也有保障。”365体育官网市旭平首饰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李女士说。
据统计,今年以来龙圩区首饰加工产业已带动近1500名脱贫人口实现“家门口”就业,同时促进城镇新增就业2339人,帮助247名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803名失业人员重新上岗。
针对脱贫群众中留守妇女多、需照顾家庭等实际情况,龙圩区积极推广“三种就业模式”,为企业的招聘拓宽渠道。一是固定车间岗,如后勤、包装等岗位实行“早八晚四”弹性工时,每月收入稳定在3000元以上;二是居家外包岗,企业将串珠、粘钻等简单工序拆解,通过“经纪人+农户”模式配送原材料,群众完工后由经纪人回收结算,月均增收1500元以上;三是共享技工岗,“技术赋能+人才升级”双轮驱动传统工艺向智能制造转型,定向培养精密加工工匠,既缓解首饰行业人才缺口,又为群众拓展技能增收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