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体育官网

首页  综合  时事  直播  房产 家装  汽车  理财  零距离问政  骑楼论坛  周末玩乜嘢  我们相亲吧
专题报道>>“茶船古道”寻迹 >>  正文
     
在广西苍梧梨埠至广东封开江段,运茶的船只改为大帆船,以家庭或家族为单位的“ 家人”也纷纷上阵一展身手,在“茶船古道”的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梨埠以下三百里 疍家儿女逐浪去
2016-09-02 11:45   西江都市报   杨麦 赵洋 龙天传

西江都市报记者 杨麦 赵洋 龙天传/文

仲夏六月的骄阳非常猛烈,即便到了下午四五点,气温依然相当高。

6月17日,在苍梧县梨埠镇沙地村文化操场边上的小卖部里,村里的四位老人麦瑞清、聂福文、麦伟雄、麦秀清围坐在一起。这些老人如今都已是七八十岁,他们曾经长年累月地在广西苍梧六堡镇至广东封开县江口镇的水路上撑船“讨生活”。对于这段水路的过去他们了如指掌,甚至能够清晰地指认出,文化操场旁边的河岸上,在1950 年之前曾经有过一个叫“吉隆”的码头。

如今围坐在小卖部的屋檐下,就着一壶凉茶,四位老船工对着我们这些专程前来的采访者,又打开了尘封的记忆……

清末民初,大量木帆船行驶在西江上。(网友“六月飞霜”提供)

梨埠卸货换大船

梨埠镇位于苍梧县中部,沿着六堡河而上,西北连接六堡镇,向南沿东安江、贺江直达苍梧县木双镇,以及广东封开县的江口镇。

梨埠镇自古以来水路交通便利,六堡河横贯镇区中心,商铺民居分布于一河两岸,河上船只穿梭交织,无数满载六堡茶的船只和竹木排都要在此处休息歇脚,卸货换船。

1950年以前,梨埠有“吉隆”、“惠利”和“合益”三个码头,这些码头主要是为了方便过往船只换装货物。三个码头后面各有一家商号,主要经营日杂百货,商号老板都是广东上来的商人。“临近1950 年时,梨埠镇整体经济已陷入低谷,‘吉隆’商号的老板连1500 元的关金券(法币)都无法找零。”老船工聂福文回忆说。

老船工麦瑞清、麦伟雄、麦秀清也纷纷补充说,1950 年前后,每当有货物装卸,梨埠码头边上就会尘土飞扬,河边堆放着很多行李箱和箩筐,空气中弥漫着汗味、茶叶味、水果味,以及干货的气味。

作为“茶船古道”上重要的驿站,从六堡镇赶来的运茶船、竹木排都要在梨埠镇停下歇息。尖头船将茶叶运到梨埠后,就由船工“过船”,即将尖头船上的茶叶或其他货物搬运至当地的木帆船上。如今,几位老船工还清楚记得,当年,一批又一批货物被船工们从船上扛下来,分散到镇上的商铺里和小商贩的箩筐里,或者又被重新扛到更大的木船上。

当时,梨埠镇上的大型木帆船有10 多条,每船能载重20 吨左右。当大帆船装满货物后,就赶往下一站——广东省江口镇。

每逢冬季,六堡河道总有大量的竹木柴排顺流而下,经过梨埠出江口,再沿着西江而去,直至广州、香港。几位老船工们回忆说,大量竹木排顺着江面漂过梨埠镇,将东安江的河水染得发黑。顺流而下的,还有满载茶叶的小船。

对船工和排工而言,梨埠镇是换货的码头,也是休息的地方。在梨埠码头泊好船或排后,船工或排工们就开始生火做饭。河滩边遍布从上游漂来的木柴,那都是上好的柴火。不用费力找柴,船工或排工就地取材生火,再架起一只铁锅,把带来的食物,无论生熟,全部倒进去一起煮。待得火燎锅热后,鲜香、咸甜,滚烫的一大锅,什么味道都有了。

碰上下雨天,船工和排工们就走上岸来,走进码头边上的客栈休息。这些客栈由梨埠本地人所开,收费不低,要五六毛钱(铜圆)才能住上一晚。客栈里设施简陋,只有几个大通铺,要吃饭还得另外交钱。

全家上阵来撑船

尖头船和竹木排到达梨埠后,运载的茶叶大多会被换装到载重量更大的木船上。此种木船单桅挂帆,每船有船工三至四人,一般以家庭或家族为单位,“公婆仔乸(全家大小)齐齐上阵”,这些人一应生活全在船上,亦即“疍家人”。

上世纪40 年代,西江流域的“疍家人”在划船。(网友“粤人”提供)

“疍家人”平时不上岸,吃住都在船上。(网友“粤人”提供)

单桅木船只要装满货即行出发,往往数只“打帮”,偶尔一两只也单独起航。一路沿东安江入贺江,再下西江,直抵广东封开江口或郁南都城,再将运载的货物换装上更大的货船。此去又是100 多公里的水路,其间暗礁遍布、浪急滩多,每遇艰难险阻,船工们都要下水拖船、上岸拉纤。据聂福文、麦伟雄等船工们回忆,当时在六堡至江口的江河边上经常可以看到这一幕:船工背负着长长的竹纤绳,佝偻爬行在岸边的乱石滩上,不时又涉蹚于奔流的江水中,湿淋淋、黑黝黝的脊背上分不清是河水、汗水,还是泪水。

麦伟雄站在“吉隆码头”旧址,给记者忆述走船的经历。(记者 杨麦/摄)

在梨埠到广东江口这段水路上,苍梧县的木双镇也是一个绕不开的重要站点。从地图上看,东安江呈南北走向,梨埠位于东安江北端,木双镇则位于东安江的中段,穿过木双即入贺江,沿贺江而下便可到广东封开江口镇。从六堡经梨埠镇而来的茶叶山货,以及从沙头、石桥乘着“沙头艇”而来的粮食土产,都沿东安江汇合到了木双,因此木双也成了“茶船古道”上的另一个驿站。

对于那些往来于梨埠至江口、都城的单桅木船的船工,木双就是他们途中湾船休息的一个落脚点。家住木双镇的82 岁的老人吴坤南回忆说,上世纪50 年代以前,每近年关,在木双镇对开的东安江河段上,湾船休息的“疍家人”就有几百人,而当时木双街上的居民还不到两百人。

木双也是转运点

木双镇内的古码头旧址。(记者 杨麦/摄)

木双码头旧址上的宣传栏(记者 杨麦/摄)

如今,在木双镇码头两边的墙上,贴着一幅幅泛黄的黑白老照片,照片上有静静的东安江,有热闹的水运码头,有连樯接橹的货运木船队,还有在人们记忆中逐渐远去的撑船竹篙……

在木双镇老船工麦灿文、麦仲文、毛江荣等的描述中,以前梨埠镇上的船只基本能满足六堡茶的转运需求。但是,到了每年9月至10月,也就是六堡茶运输最紧张繁忙的时节,梨埠镇的运力时常捉襟见肘,木双码头就成为了六堡茶转运的另一个中心。

71岁的毛江荣原为木双水运社船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回忆说,上世纪60年代以前,东安江水运都很兴盛。六堡茶、粮食、竹木、布帛、食盐、茶叶、药材等商贸物品,大部分都用小船运到木双码头,再转移到吨位较大的木帆船上,然后经东安江、贺江、西江运到365体育官网或广东等地进行交易。他的爷爷和父亲也曾在梨埠至广东江口的水路上当船工,当时在运茶最繁忙的季节里,广东的茶商们急着要货,往往等不及装满一船货,就急急催促木帆船出发了。半船的茶当一船货物计价,货主也不会计较。

1953年3月,木双成立了“苍梧县梨埠区黎壁民船工会”,由包括料口、黎壁、木双、西中等地的船工联合组成,行使管理运输和人口户籍等功能。

木双码头旧址的宣传栏记录了很多以前船工的信息。(记者 杨麦/摄)

随后,木双水运社成立,全社共有船只47艘,人口600多人。社里的船工分别来自于广东、广西不同的地方,共有21个姓氏,此前都从事水运相关的工作,其中大多都是“疍家人”。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陆路交通高速发展起来,船运慢慢衰落。1996年,木双水运公司宣告破产,船工们陆续迁居上岸。

“疍家人”与“茶船古道”相生相伴,互为依靠。如今在梨埠镇沙洲村里,居民主要都是麦姓和聂姓两个大族,细细问来,这两个大族的祖辈以前都是生活在六堡到江口这段水路上的“疍家人”,直至1950年以后,才陆续上岸定居。而在木双镇,现在镇里的居民上推两三代,基本上都曾在水上“讨生活”。

今日的梨埠与木双,一派崭新面貌,大街小巷里已难觅旧日踪迹,曾因航运而繁华的东安江,随着时代匆匆向前的脚步已慢慢沉寂,曾经的老码头更是早已消失在缓缓流淌的时间长河之中。

“很多船工老了都有风湿症”

讲述人:

麦秀清(79 岁,现住苍梧县梨埠镇沙洲村,曾是六堡至江口段水路船工)

1955年,我就加入梨埠水运社开始撑船了,当时水运社里像我这样的女船工不多。其实,我本来就是“疍家人”,是和老公一起去撑船的。当时,梨埠供销社与六堡供销社之间有沟通,有茶叶运出的时候,就从梨埠派船进去六堡拉货。船进去前,梨埠供销社这边还会了解六堡需要的生活物资,然后派船队运货进六堡,当其返航时,梨埠船队又会顺带外运茶叶。

我主要走梨埠到六堡这段水路,有时也撑大篷船下去江口。当时每次出船时,我的细弟(儿子)就留在梨埠,由家婆照顾。

当年船工用来顶船的木桠(记者 杨麦/摄)

木双船工使用过的旧茶罐(记者杨麦/摄)

当时,从梨埠拉缆上六堡或从江口拉缆回梨埠,最容易出现缆绳断裂。所以船工们都会准备多一两条缆绳在船上。那种缆绳一般是用细条的竹篾制成的,大约有5公分(厘米)粗。另外,当时如果是一家人出船,在岸上拉缆的多以女人为主,因为女人不太熟悉水性。推船过滩的时候,船工们都要同声喊“一——二——三”,然后一起发力,这样,船才过得了滩头。

从梨埠至六堡之间有许多急滩,有时滩头与滩头之间落差大,水流很急。有一次,我撑的船经过一个急滩时,由于速度过快,船撞上了河里的礁石,船板被撞穿进了水。当时我的细弟也在船上,幸亏我反应快,一手就抓住了他,才没有让他掉到水里。

以前逆水行船的时候,船工经常要下水推船,由于长期泡在水里,等到他们老了,很多人都患有风湿症。那时候为了行船方便,就算是冬天,船工都习惯吃冷食,穿短裤。如果要下水推船,每隔一两个小时就要上船休息一下。

东安江木双段水域。(记者 杨麦/摄)

“解放前梨埠有三个码头”

讲述人:

麦瑞清(80岁,现住苍梧县梨埠镇沙洲村,曾是广西六堡至广东江口段水路船工)

解放前,六堡里面山多,经常有竹排从六堡运出。以前的“六堡竹排”不是现在常见的竹排,而是25条大竹子扎成一排,一个竹排由6 排竹子组成。当时,六堡的柴竹木在香港很受欢迎,因此六堡里面的人就依托水路,以放排的形式将要销售的柴竹木外运。当时从六堡撑排下来的人会在梨埠经停休息,从六堡里面出来的船也在这里经停。过夜的时候,大多数排工都会在竹排上搭建的茅草篷休息,也有的排工或船工到码头附近的客栈休息。

解放前,梨埠有三个码头,分别是“吉隆码头”、“惠利码头”和“合益码头”。这些其实都是店铺架设的简易码头,吉隆、惠利和合益这三家店铺都开在河边,店铺后门面向六堡河,在店铺后面搭块木板出去,这就成了码头。当时这三家店铺都经营百货,老板都是广东人。三个码头在梨埠当地的装货量都不大,主要是六堡来的船和竹木排运来的货物在这里换船。

当时码头边有几间客栈,都是梨埠本地人开的,规模都不大。我记得其中有一间客栈的名字叫做“朱六”,这个客栈里面就有几个大通铺,专门提供给船工和排工住。“朱六”客栈住一晚收费五六毛钱(铜圆),还不包伙食,住客要吃饭的话另外交钱,而当时船工每天的工资才一元多(铜圆)。解放后,梨埠有了供销社和公交船队后,从六堡运货来的船工在梨埠卸货后就可以返航,不用在码头过夜,客栈的生意慢慢地就做不下去了。

我们沙洲村很多都是“疍家人”,都是解放后才上岸定居的。我也是“ 疍家人”,从小就跟着爸妈走船,在梨埠也撑过尖头船上六堡,以前梨埠去六堡的船是六条一起“打帮”的。解放前,六堡镇的船或竹木排运茶叶到了梨埠,都是由船工或排工自己过船的(把货物换船),过船一般要半天时间。过的多是木双的大船,这些船都是平头的,有一根桅杆,挂有帆,载重量在20吨左右。当时,这种大吨位的船在梨埠有两三只,在木双这种大船则有10多只。

我家的船也是单桅帆船,不过只有8 吨左右,我十来岁的时候跟爸妈去接过从六堡来的货,然后运下去广东的江口或都城。以前的河道比现在浅,从梨埠下去江口、都城,滩头有几十处。遇到险滩,就算是女人,一样要下水去拉缆撑顶。因为我们“疍家人”都是生活在船上,有时公婆仔乸(全家大小)都要一起下水去拖船。当然,大肚子(怀孕)的女人是不用拉缆的,但是船上其他的活她们照样要干,我有一个儿子就是在走船时生下来的。我的婆乸(妻子)生儿子后休息了两天,又继续干活了。

1953年后,梨埠成立了水运社和公交船队,从梨埠去一趟六堡,每个船工的工资约10元。我在1955年加入水运社,当起了船工,那时候水运社大约有60 条船走六堡到广东江口之间的线路。

“一家人出船时多是女人拉缆”

讲述人:

聂福文(79 岁,现住苍梧县梨埠镇沙洲村,曾是六堡至江口段水路船工)

聂福文向记者介绍梨埠当年运输所用的小木船。(记者 杨麦/摄)

我是一个“疍家人”,1958 年才加入水运社当船工。以前每逢冬季,六堡河道总会漂下来大量的竹木柴,使整条河的水都发黑。面对大量柴木,我们船工在水里拉船都要小心地提脚跨步走。那时,六堡到梨埠的船和竹木排很多都是冬季来的,因为冬季六堡河的水流相对平缓。

当年船工使用的竹编暖炉(记者 杨麦/摄)

我以前从梨埠撑船入六堡,那段水路很难走,因为滩头很多,一路上去有滩尾、茶埌洞、大塘、盘古、清水、新村、飞崖、井田、上妹、下妹、冲财头、大平头、湾船、埌口、九城、斜坡、柴湾、沙险、大中、宝平,最后到合口。每过完一个滩头,我都要停下来休息一阵,到了九城经常还要停一晚。在九城我们会把船停靠在村边,然后向当地村民买点青菜,煮饭吃了就睡觉。这样,第二天才够力气撑上六堡。从梨埠入六堡,这段水路单程走完要两天时间。

当时梨埠入六堡的船有尖头船,也有平头的濛江船。船只主要运日用品进去,到了六堡后,卸完货马上就装上茶叶和桐油往回拉。到了梨埠就过船,把载重量2 吨的小船上的货物,搬到8 至10 吨的木双大船上,由木双的船工拉去广东江口。那时候,梨埠水运社的大船会在梨埠码头汇聚,等待小船过船,然后拉货前往木双,再换装上那种装货量在20 吨左右的大船,小船一般最远只走到木双。

以前安装于木船上的汽笛(记者 杨麦/摄)

另一边,从贺州大平运来的货物也是在梨埠过船。所以,在解放前后,梨埠码头上的船很多,既有两三吨的小船,又有8 至10 吨的大船,也有20 吨左右的大木船,一般那些10 吨以上的大船都是有桅杆挂帆的。水运社成立以前,走梨埠这段水路的都是“疍家人”,船都是私人的。“疍家人”没有生意的时候就全家生活在船上,接到运货生意后,或是公婆仔乸一齐上阵,或是家里几个兄弟一起拉船。当然,也有几个伙计合伙做的,但这比较少。

泊船用的藤铃(李昌友 提供)

除了撑船上六堡,我们自己也有船在梨埠接六堡的货,当时主要是运茶叶,运去广东江口。我们接货的船都是“疍家人”那种住家大蓬船,有一根桅杆,能搭8 吨左右的货。一般也是几条船一起走的,但也有船装满了货单独出发的。到了江口把货换装上那些几十吨的船以后,再装满货物撑回来。回来的时候也要经常拉船,因为梨埠到江口这段水路的滩头也很多,而且逆水而上,要拉缆才能把船带动。如果是一家人走船的话,一般就是女人到岸边拉缆,男人全部下到水里面去推船。那种住家大篷船的船头有根横梁,一个男船工用木桨把控船身方向,令船保持直线行驶,其余男船工就用肩膀顶住横梁,死命往前推,这样才能拿把船撑回梨埠。

“多数船到江口才能扬帆航行”

讲述人:

毛江荣(71 岁,现住苍梧县木双镇,原为木双水运社老船工)

我是土生土长的木双人。我阿爷和阿爸以前都在木双撑船。

在木双水运社出现以前,木双村没有本地的船,要到黎壁和广东交界的泗马才有4 条船。其他的船只都是分布在周围的各个村里,比如在梨埠、西中和黎壁。各个村的船主出钱造船,然后找船工来撑,也有的是几个船工自己凑钱造船,然后负责自己附近村庄的货运生意。我阿爷在六堡河行船的时候,梨埠到木双这段河面上的大船约有30 条,每条大约能装10 吨的货。不过,从梨埠运六堡茶过来的船大多是4 吨左右的“金浦船”,以前有很多小船从六堡河运茶出来,经梨埠运往江口、郁南或365体育官网。

我阿爷以前撑的是“冬瓜船”,这种船的船头和船尾都是扁平的,外形有点似濛江船,又似破开两边的冬瓜,所以叫“冬瓜船”。这种“冬瓜船”也是木帆船,可以载10 多吨货物,但没有桥栏(船樯)。以前,木双的木帆船从梨埠接了货以后,多数要走到广东江口附近,才有足够风力扬帆航行。不过,这些木帆船走得不会太远,到了郁南或者365体育官网又要过船了,只有少数船是直接下广州的。从江口回程的时候,有风帆还是好的,至少下水推船过滩的时候没有那么累。

解放前,木双只是一条村,街上居民只有百来人,房屋都是瓦砖屋,江边有的房子还会搭些雨棚。当时木双街上没有什么大商铺,小商铺仅两三间,但是码头附近的固定摊档就有三四家,主要是因为在码头里停泊的“疍家船”很多,而且码头上有一条渡船,连接对面双言村的村民出行,所以码头上的摊档就相对多了。

我14岁就加入了木双水运社,当起了船工,也经常撑船去梨埠运茶叶。到了我撑船的时候,都是走大船了,有时候也撑濛江船。上世纪50年代以后,我们撑船运出去的六堡茶都送去三角嘴(365体育官网茶厂的厂址)。送到码头后,茶厂的工人就会来卸茶下船,那些六堡茶都是一坨一坨用藤(竹篾)笠装好,外面用大片的干竹叶包上,每笠有30斤重。那时候,六堡茶很多,多得不值钱,茶厂的工人过船担茶经过码头的翘板时,如果不小心把茶叶弄撒了或掉了,都不会捡起来,直接就不要了。到了上世纪70年代后,我们也送过六堡茶去位于365体育官网东出口的“工农仓”(中茶公司的李家庄码头茶叶仓库)。再后来六堡和梨埠通向外界的公路通了,从水路向外运茶叶就越来越少了。

木双镇内的一处水运码头旧址(记者 杨麦/摄)

“小艇在梨埠将茶叶过到大船”

讲述人:

麦仲文(61 岁,现住苍梧县木双镇,原为木双水运社船工,祖辈都在梨埠至广东江口段水路撑船)

我是上世纪70年代加入木双水运社做船工的,但我阿公(爷爷)、阿爸以前都在梨埠上面撑船,专门走梨埠到广东封开那条水路。木双成立“民船协会”后,我阿公和阿爸在1958年加入了协会,所以,我们家才到木双落脚。

解放前,我阿公是撑排的,后来有了一点钱,就买了一条小船,之后不断攒钱,最后买了一条大盘船。这种木船长十几米、宽三米,有一米多高,上面有一根桅杆,可以挂帆,载重达到19吨。但是,木双那时候的河道并没有现在这么深,水浅的时候,我阿公的船只能装10吨货物,等到春天水涨的时候,才能装满19吨。

解放前,木双的船工都是自己单干的。船主出钱造大盘船,又叫“铺头船”,意思是这种船优先拉自己所在村庄的货物。船工一般是上去梨埠拉货,然后经木双出广东江口或都城。在江口,也有梨埠的商人,对方接货后再转运或销售。以前到都城的货物都是以六堡茶为主。

我听阿公讲过,六堡镇的茶叶是在合口码头统一收购的,一般是在上午的固定时间,各个茶庄老板就会定点在该码头收茶。当收的茶叶达到一两千斤后,老板就会安排载重量在1吨左右的小艇,用人力撑出梨埠。在梨埠,六堡镇的小艇会将茶叶过到我阿公的大船上。货物过船,由于大船的船身会比小艇高一级,所以两船靠近后要架起一块木板,再由船工把一篓篓的六堡茶担上大船。沙头、石桥转运过来的粮食也用这种方式过船,然后再外运到365体育官网粮仓。这样过船,除了因为小艇不适合远航,还因为很久以前365体育官网就有港监了,专门监督水道上船只的航运安全,港监不许小艇运货到365体育官网那边。但像我阿公那种木双大盘船有船运证,船工也有证件,所以港监就允许木双的大盘船运出去。

解放前,从木双入梨埠拉货的船有30条左右,加上梨埠当地也有20条左右的“铺头船”,当时共有50多条大小船只在这条河里搵食。当时,从梨埠运货下来的船虽然经过木双,但不一定停靠,船工一般是沿水路航行,只有入夜或遇到突发水情,才会靠岸休息。当时,一条木双大盘船上的船工至少有4个。顺水而下时,船员都是用木桨划船。返航时,船工们就上岸拉缆,船上的人用竹篙顶住岸边一路向前撑。虽然是大船,但起航的时候也像六堡那种小艇那样,要3条船一起“打帮”出发。那时候梨埠到江口的那段水路,急滩比较多,很容易出现船只搁浅,所以要几条船一起出行,为的是能够互相照顾。一旦有船搁浅了,其他的船可以立刻过来救起搁浅船只上面的船工和货物。

以前,船工和船主一般是亲戚或熟人关系。发船前,船主都向船工交代清楚每个装货点的分布情况,船工就驾船前往每个点收货。当时,每条船运一趟货大约可以得到10元(银元),若是几个伙计一起合营的船,每个船工平均就可以得到3元(银元)左右的工资。

“数百‘疍家人’在木双停船过年”

讲述人:

吴坤南(82 岁,现住苍梧县木双镇,是当地的老居民)

我是木双本地人,我小时候,木双还不是一个镇,只是一个村。解放前,木双街上只住有100 多人。街面上的店铺也很少,杂货铺就两三家,都是广东的商人上来开的,这些店铺也经营茶叶。

我家以前在木双码头边上有一间房子,我小时候在那里住过,后来房子推倒重建了。我记得解放前,木双码头上有30 多条大木船,载重量一般都在10 吨以上。平时休息的时候,这30 多条船都会一起停在木双码头边。这些船上的船工既有木双本地的,也有来自梨埠镇的,他们都是“疍家人”,平时不上岸,吃住全在船上,只有买东西的时候才上来木双街。

走梨埠到江口、都城水路的单桅木船很多,木双是他们停船休息的一个落脚点,走船的都是“疍家人”,走到哪里住到哪里。解放前,临近过年,在现在木双镇街外面对开的那段江面上,停船休息的“疍家人”就有几百人,那些船停得密密麻麻的,等过了年才会散开。

在村民家里还能找到木双船工当年所使用的摇橹。(记者 杨麦/摄)
?
?
?
老人向记者展示当年船工用来顶船的木桠。(记者 杨麦/摄)

上世纪40 年代,梨埠木双的“疍家人”过着运茶讨生活的日子。(网友“大风天”提供)

“船头挂红布寓意吉祥顺利”

讲述人:

麦灿文(59 岁,苍梧县木双水运社船工,祖辈都在东安江上走船)

我是在木双水运社做船工的,1996 年上岸以后才不开船了。我阿爸和阿翁(爷爷),包括上几代都是撑船的,那时候撑船的人都住在船上,走到哪里住到哪里,有生意就接,有货就撑船去运。

解放前,我阿公自己也有一只大盘船,能装20 吨左右的货物,平时主要停在木双。以前小一点的船都是主动上梨埠,看看有什么货拉。我阿公的船大,只能在木双等货主来订船。因为以前东安江的水位没有现在这么深,秋冬水浅的时候,都是艇仔(小船)、“沙头艇”(这种船吨位小,主要走沙头、石桥到木双这段水路,所以叫“沙头艇”。又由于这种小船平底如铲,故又称“沙头铲”。)从六堡、梨埠、沙头、石桥直接运货到木双,装上大盘船再下去江口、都城,不然的话,木双的大盘船上去梨埠,装满了货就会座低(搁浅),回不来了。只有等到春夏水涨的时候,木双的大盘船才会直接到梨埠去过船装货。当时木双船在梨埠接从六堡来的货,主要就是茶叶,然后运到广东江口、都城再换装上茶庄老板的大船。听我阿公说,以前江口、都城都有茶叶码头,都城再下去一点点,还有一个更大的码头,叫做德庆码头,很多从梨埠出来的船都在那里换装过船,然后再装满其他货物运回来。

六堡的茶叶运到都城码头后,就起货上岸。当时在都城,每个茶庄老板都有自己的仓库,茶庄老板在江口或都城接收茶叶后,有的就在码头上换装过船立即外运,有的就卸货运上自己的仓库。梨埠到木双的水路约50 公里,木双到江口的水路又有99 公里。我阿公当时上梨埠运茶叶到广东都城,来回一趟最快都要一个多礼拜。虽然大盘船上有桅杆,但只有顺风来的时候才能挂帆借力,走得快一点。更多的时候是没风或者逆风的,那时候就要靠人力去划船,或者船工们到岸上去拉缆。过滩的时候,在水浅一点的地方,船工们还要下到水里去把船扛过滩头或顶过滩头,很辛苦的。

在东安江和贺江上面没有建电站蓄水以前,梨埠到广东封开这段河道的水位没有现在这么高,沿途有很多砂石滩头,还有很多暗礁和大石头,而且那些滩头都是弯弯曲曲的。从封开岐领到梨埠之间,共有40 多道石头滩。要想顺利撑船通过这些滩头,完全是靠经验,只有老船工才知道具体的暗礁分布位置,并在行船时避开它们。另外,我阿公撑船的时候,船头和船尾都有船工,要不时用竹篙扫清河床里的石头,才能让船不擦底。以前河道没有现在那么宽,水位也没有现在这么高,东安江面一般只能通过一条木双的大盘船,同时并排过两条就很勉强了。所以那时候行船都是在白天,晚上就休息。因为在白天里,迎面相会的船队都能够看得见对方,见了就喊号子,提醒对方避让。一般都是逆水的让顺水的先过,因为逆水的船通过时间会比顺水的长,这样才会不耽误大家的时间。

我听阿公说,以前他们的船头上都会挂一块红布,寓意吉祥顺利,出入平安。木双那些大木船的船头上都有个像羊角的位置,用于固定大桨,红布就绑在那个“羊角”上。

编辑:梁丹朝 许愿

365体育官网零距离客户端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留言内容:
 
·365体育官网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即将召开社会各界 ...
·中共365体育官网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 ...
·365体育官网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365体育官网党建工作综述
·中共365体育官网市第十二届市纪委第八次全会召开
·365体育官网市各中小学师生精神抖擞迎接开学
·西江三桥项目赶工期力争明年3月完成主河...
·百花冲棚改签约929户 现已进行房屋拆除工程
·国家政策和社会帮扶护航贫困学子求学路
·365体育官网持续帮助企业降成本力促经济稳增长
月桂肉菜市场铁马围起停车区占用小区公共地
市肢残协会成员与爱心商家提前欢庆中秋节
入园入托体检进入高峰期
货车侧翻两吨香蕉散落高速路
365体育官网工商部门查获73瓶冒牌名酒
红会医院门前摆卖堪比市场 需求助长占道行为
365体育官网日报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08001990号 梧公网安备:45040000045号 广西壮族365体育官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许可证号:4510420100001
365体育官网零距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365体育官网零距离网”的所有作品,任何媒体转载须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365体育官网零距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