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体育官网

首页 新闻 问政 专题 论坛 汽车 楼市 家装 理财 饮食 旅游 ENGLISH
 
您的位置:365体育官网零距离网>> 首页图片新闻>>正文
         高级搜索
从事理发60余年 ,他的小店成了不少街坊邻里的情感寄托——
何渭清的“顶上功夫”

    2014-10-15 15:24    作者:    来源:365体育官网日报

何渭清(左)所开的老式理发店是老人们怀旧的天堂。

戴连升 彭 峰 戴连升 彭 峰 文/摄

在蒙山县城西街225号的一间将近80平方米的长方形竹筒屋里,进门处有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老理发店。店内,除了两张有数十年可以旋转、坐和睡、扶手用铜皮加工包着、磨得光亮的老式理发椅、陈旧的大圆镜,大小理发剪、剃刀,门上挂有磨剃刀的荡刀布,其他再无贵重的摆设。

老店虽然已经与时尚擦肩而过,但是依然让不少老居民难以割舍。而店里的老理发师何渭清,同样没法将手中紧握了一辈子的理发剪和剃刀放下。

忆起学艺艰苦经历

何渭清1932年6月出生在蒙山县交界处的藤县东荣镇长坡村利道冲组,由于老家地处山区,山多田地少,生活贫困。7岁的时候跟随父母亲上蒙山县城寻找生活出路,

说起往事,何渭清老人思路依旧清晰:1953年6月,他开始跟随藤县濛江籍一位名叫梁桂芳的理发师傅学习,按照行规,学徒得学艺3年,3年满后还得在师傅店里打一年工谢师,然后师傅帮忙找工作,并“陪嫁”一套工具,才算正式出师。

梁桂芳师傅知道何渭清家境特别困难就没有收他的学费。开始,师傅帮人理发时,他在一旁看,师傅走到哪他就跟到哪,递各种用具、打扫卫生或是磨刀,师傅理发时,一边帮客人剪头发,一边将不同的头怎么剪的经验告诉他。闲余的时间,他在师傅的指导下学习基本功,苦练几个月“摇手”功,练活手腕,然后开始学用剃刀。基本功学会后,何渭清每天晚上8点多师傅走后,就到附近找来几个小孩免费给他们剪头发或剃头。就这样,别人学艺要三年的时间,何渭清学半年就出师了。

出师后,何渭清用800斤大米从广东买回二手旧的古老转盘理发椅、推剪、梭子、梳子、挑剪、剃头刀、围布、圆镜子等理发用具,出师后的第二个圩日就在县城开张做理发的行业了。

这样自己干了半年多的时间,将近1955年以后带着自己购置的理发用具参加了有50多人的县理发社。在县理发社按记工分多劳多得发工资,一般每天记10分,一个月有20到35元的工资,比农民种田干一个月的农活收入5元到10元要强得多。

理发社改体后,何渭清将带入理发社的理发椅子和工具,换到如今西街的房子开始理发,这一干就是半个多世纪。

老店 老师傅 老顾客

如今在蒙上县城的发廊、美容美发店,统一的工作服、华丽的外观、精致的装修、电染工作室,或是烫染中心等各种千奇百怪的名字,这些都是今天各种理发店给人的整体印象。相比之下,何渭清在县城西街的这一间老理发店确实另类。

从店门口向屋里面看去,狭长的竹筒木房砖瓦屋,在紧凑房间门口的第一间作为理发店,理发店的柜台上摆放着各种理发用具,干净且整齐。老式的木质柜台漆以大部脱落,柜台上的剪刀、剃刀看似不起眼却都是异常锋利,两张像古董的理发椅上的漆已经脱落,铜皮包椅的扶手光滑如昔,闪耀着金属的光泽,一个个物件都有几十年的历史。

镜子前,满头银发老理发师的何渭清,手正拿着老式刮脸刀给蒙山镇甘棠村的一位70多岁姓戴的老人脸上熟练刮汗毛,不时又在头上周围涂上肥皂沫,然后把剃刀在刀布上荡了又荡,手拿锋利的剃刀熟练地蹭上去,一会又拿刮耳的刀刮耳毛,不大一会工夫,一张脸全都收拾干净。老人很享受地躺在老式理发椅上,闭着眼和理发师交谈,坐在一旁的另一位老人也不时搭上几句,仿佛不是在理发,而是几个老友在闲聊。

光临何渭清理发店的大都是五十岁以上至七十多岁的老顾客,年复一年选择西装平头、上海头等他们心中永不磨灭的旧式发型,老店也成了他们怀旧的天堂。一位蒙山镇文平村旧县75岁名叫何锡章的老顾客向笔者说,他每一年都在何渭清老店理头发。

如今,每天一般都有6到7个人的生意,每个人收费6元钱,比其他理发店少收4元一个,但理发、刮脸、剃须,每个人得花半个小时。

而何渭清的二儿媳从2004年跟他一起干起了理发的行当,收的钱也是每人6元。

如今,何渭清从事理发60余年,他说:“很多人找我理了一辈子的头发,这小店也成了他们的情感寄托,就算我关门了也会到我家请我理发。潮流是变了,但很多东西却难以割舍,我只能干到拿不起剃刀那一天。”

编辑:黎羽瑶 黄东莹    


《365体育官网快报》本地新闻早知道  365体育官网第一手机新闻资讯平台
订阅方式:移动用户发送wzkb106580009    

相关阅读